乐楼,又叫戏台,是中国传统戏曲的演戏使用的建筑。中国戏曲也可称为“戏楼文化”。戏楼形态各异,形成了传统戏曲演出空间,是中国民族特有的戏剧观演场所。陕西境内也有许多韵味十足的戏楼,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看看我们陕西有哪些独有的乐楼···
一、澄城城隍庙乐楼
澄城城隍庙乐楼在澄城县城西街南侧城隍庙山门处,坐北向南。原来又叫城隍庙神楼。城隍是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,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,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。 创建于唐贞元年间,明万历年间整修重建,更名乐楼,始为今貌。石柱石础等部分构件仍为唐时原物。明清以来屡经修葺,则呈现出了明代风格。最后一次修缮为1980年10月到1981年10月。
这个乐楼由三部分组成,中间乐楼为主体建筑,两边为钟鼓楼。乐楼系通柱式木架结构,由前檐两边石柱四根,木柱两根,后檐木柱四根,中平柱两排各两根,两边石制山柱各六根撑起梁架,均用素覆盆式柱础。上部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,琉璃筒瓦覆盖,釉彩牡丹置脊,龙头兽吻高翘两端。顶部两边有琉璃山花,垂鱼县空,一肠上部悬置斗八藻井,水粉彩绘一新。楼上层四面枋上承有三踩双昂斗拱五辅作,中殿四面承置两踩双昂斗拱五辅作,一层为一踩斗拱六辅作,枋内均为卷头。各层四角角梁远出,与垂柱及角拱相接,翘起角檐。一、二两层四周建有廊房,中间为乐庭。系奏乐演戏酬神之所。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。
主楼东侧有楼梯,有人可以登楼观望,远山近景一目了然。楼顶样式为琉璃重檐三滴水歇山顶,飞檐斗拱,四挑角挂铃。东西二楼为方形亭式楼阁,各用14根柱子架梁叠木建成,楼顶样式为琉璃二重檐十字歇山顶,飞檐斗拱,四挑角挂铃。三座楼顶屋面山花均用琉璃瓦、龙、凤、套角兽和武士俑等琉璃配件装饰而成。同时,乐楼内还保存陈列着唐代陀罗尼经幢、金代大钟和一些重要碑石,深受中外游客赞赏。城隍庙乐楼规模宏大,构造精巧,风格独特,图像逼真,艺术超群,她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传统,又具有地方艺术特色。特别是1999年国家投入巨资对古建筑进行了油漆彩绘,使这一古老建筑更加光彩夺目。乐楼已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远近闻名的名胜古迹之一,具有相当高的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。
其中还有:元代大醮盆、明代大铁灯、清代振威将军石生玉墓志铭、辛亥革命纪念碑、冯玉祥将军施政碑等碑石 、墓志都有一定历史的文物价值,深受中外游客及广大观众赞赏。天下名楼很多,而澄城的乐楼还是独树一帜。
二、东岳庙岱祠乐楼
岱祠乐楼又叫岱祠岑楼,它位于大荔县东的东岳行祠内。坐北向南。乐楼系台基式建筑,通柱式木架结构。通体高十米,台基为长方形,四周筑以矮墙,南面基沿正中修有门楼。
在北宋年间,曾经有古人题诗云:“岱祠灵结芮城胎,宋代岑楼势壮哉”,岱祠为东岳庙的别称,岑是小而高的意思。据清代《朝邑县后志》所载:“东岳行祠,一名崇佑观,宋政和八年敕建,有碑记祠”。明代曾有重修,现存建筑多系明代建筑风格。具体重修年月不详,只有清《重修东岳庙记》云:“东岳庙不知建自何代,重修于唐,敕建于宋,再扩于明”。近从祠内发现清镌刻石碑一通,上载此时祠内建筑仍有“寝殿、座殿、献殿、长阁、香亭、牌坊、舞乐楼、东西戏台”等。舞乐楼即岱祠岑楼,现东西戏台等建筑全部毁除,唯有岱祠乐楼独存庙中。民国二十三年,经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及近年陕西古代建筑专家鉴定,认为此楼历代重修,多照宋建法式复制,宋代部分建筑构件仍被采用,并长期保留。乐舞楼内现存两根金柱,粗壮而高,上下两端各有三至五厘米的明显收分,下端置有素覆盆式石础,均系宋代建筑原件。《朝邑县后志·东岳行祠》云“知县王兆鳌捐修事在康熙四十九年”,为历代修葺可见载者之一。
进门通过廊房可入乐楼正庭。乐庭亦呈长方形,阔三间,进深亦三间。四周墙内竖落地木柱各四根,直通楼顶,撑起整体屋架。并以挑枋承托出檐,整体建筑逐层收分,似成塔形。楼上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,琉璃筒瓦覆盖,举折平缓,釉彩牡丹砌合成脊,琉璃龙头兽吻相对而立。两边山花均施釉彩龙虎装饰。一、二两层主楼四周环以回廊,二层亦出挑回廊和腰檐。一层廓柱与乐亭间距二点七五米。廊额上有卷头而无斗拱。二层四周枋上各承一踩单昂斗拱十辅作,三层四周各置五踩双昂斗拱五辅作。二、三两层四角均施垂柱,与角拱及角梁相接,翘起角檐,出跳深远。一、二两层廊房脊上正中竖有琉璃彩牌一块,上题“崇佑观”三字。乐庭正中金柱两根,上支棚木与楼板已毁,仰头可直视楼顶。乐庭周墙与一层廊房等高,系文人雅士听乐之处。二层有柱无墙,为民间奏乐祈神之所。
三、丹凤花庙乐楼
丹凤花庙位于丹凤县城龙驹寨,建于清光绪年间,坐北向南,面临丹江。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。南面建有配殿,整个建筑是土木结构。做工精细,雕刻讲究。晨曦阳光中屋顶的琉璃瓦显得金碧辉煌,十分壮观·因建筑宏伟华丽,其中又祭祀着丹江水神,故俗称”花庙”。 花庙大门建的像一座三开间的牌坊,颇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风格。尤其南面的花戏楼建筑特殊,第二层不用柱支撑,而是用巨木构成多角形构架相叠,层层向上递缩,形成一个锥体笼形结构承担重量。从舞台中央仰望,犹如急流中的漩涡,很是巧妙。 这座十分美丽的古建筑,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丹凤县博物馆设在此处。
戏台与山门相连,杆栏式建筑。硬山式屋顶,灰色筒瓦覆盖。前檐为重檐装修,分上下两层,上檐由龙形卷头斗拱撑起屋檐,角檐起翘。平板枋上书题“秦镜楼”三字。下檐为装饰精美的如意斗拱,上托挑檐枋,栏额枋上镶匾额一面,书题“和声鸣盛”四字。两边分饰《李白醉酒》与《破宁国》等戏曲木雕。台面呈晶字形,东西两侧设有附台。附台两边山墙高出屋檐,墙顶置脊,覆以筒瓦。台基由木柱和棚板构成,三面透室,从后墙山门通过台下,即可进入院内观戏场。广场宽阔,可容万名观众,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庙会,均有戏班献技演出。
全国有“花戏楼”之称的建筑只有两处,一处为安徽亳州的著名花戏楼 ,为南戏楼;另一处就是这里,为北戏楼。 花庙之花,主要表现在它的整体建筑笼罩在千姿百态的画图之中,其中尤以镂刻透雕刀工细腻,形神出众。山水人物,车马仪仗,楼阁亭台,树木花草,鱼虫鸟兽无所不雕,戏楼正面更是木雕精品荟萃。在诸多造型中,龙的形象最为耀眼,梁栋上、花脊上、飞檐上、峙墙上无不有龙。足见船工们对龙的信仰至诚。以千万计细瓷碎片镶嵌而成的群龙,在阳光下更是鳞光闪烁,异彩纷呈。
陕西省汉江、丹江船运发达,旧时多有船帮。帮内讲江湖义气,提倡有福共享 、有难同当。船帮忌讳很多,例如:忌言“沉”,所以船帮首领不可姓陈;忌言“翻”,因而吃鱼时忌翻个;为了避免联想到船底朝天,忌讳倒扣放置碗、盆;为了不致联想到船破,忌讳吃饭使用破碗。旧时,帮会有会馆,主要以馆址的房屋供帮客聚会或寄宿。清朝末年,丹风县龙驹寨商业行分为盐帮、河南帮、坐地帮、船帮等,其中船帮地位最低。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逢会,与会期间,其它帮会经常侮辱船帮。 有一年, 船帮因风雨阻隔,未及洗脚便匆匆到会。其它帮会借机刁难,诬称船帮是“花腿子”、“下贱帮会”,激起船帮义愤。船帮当即邀约所属500余船户和搬运工人,集资兴建自己的会馆,规定从每运一件货物的报酬中抽三个铜钱,经过多年努力,终于在光绪十七年建成了会馆——平浪官,俗称“花庙”。花庙规模宏大,木雕精美,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四、漫川关双戏楼
漫川关双戏楼位于漫川关古镇的中心。有南式戏楼和北式戏楼两座同向戏楼组成,是中国唯一的一座联璧式双戏楼。南楼为重檐,显得灵秀,北楼为单高挑檐,显得大气。两楼中间用演员休息室巧妙连接。该楼在建筑艺术、绘画艺术、砖雕、石雕、木雕方面都有独到之处。原横额上有长幅木雕双龙戏珠,可惜在文革中遭遇鬼斧神工传说,现仅存部分残缺昭告世人。据说双戏楼曾经常唱对角戏。往往,北秦腔,南汉剧,而且同台演出。该楼在八十年代初仍在使用中。后来外街抬高,造成内街水无法排除,楼底经常处于泥水浸泡中,导致根基朽坏成为危楼。08年底,该楼经过重修,基本重现当年格局。
北侧戏楼属关帝庙戏楼,高11.79米,为九脊重檐歇山顶,面阔三间,13.1米,进深9米,台口宽6.8米,两次间各为3米。藻井为八角形。每年三月三、九月九多演唱剧目以秦腔为主,又称其为"秦腔楼"。南侧戏楼属马王庙戏楼,高11.88米,单檐歇山顶,面阔三间,11.2米,进深9.64米,舞台宽5.4米,两次间各为2.1米。柱与下翘檐结合部和三角裙板上浮雕两个画面,左为"牧童遥指杏花村",右为"江枫渔火对愁眠"。藻井用旋式檐轩刻顶,中饰八卦太极图。每年二月二、五月五多演唱剧目以汉剧为主,又称其为"汉阳楼"。
老戏楼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多年间,见证了无数政治的文化的乃至我辈顽童们的游戏呀!汉剧老二黄,《红》《白》《沙》几个样板戏,文革的文斗加武斗,阶级斗争瞎折腾....。.那时候,楼内的转转儿楼是我等顽童的匿身之所;歇山式屋顶,也是我等匪类探险的神仙地儿。老戏楼上上下下每一个角落,于我等没有秘密。十来年里,在它那里攀高缘低的,它从来都没有过惩戒过我们。进入八十年代,老戏楼忽然沉寂下来。尤其是一九八七年的六。五水灾,洪水浸泡,淤泥壅塞,柱木朽腐,野草蔓生,致使老戏楼生息顿无。我能感觉到,我的老戏楼已经驾鹤西去,只是像坐化高僧,等一个入土为安。
五、周公庙乐楼
岐山周公庙戏台位于岐山县城西北的周公庙山门处。据明朝王祎《谒周公庙记》碑文所载,周公庙创建于唐代之前。唐大中二年、宋元祐元年、金兴定五年均有重修。碑文云:“元初庙尽废,至元十七年”,“仍请李天乐真人重建,既成,其徒就守之,今庙是也”,其庙中,“正殿前有戏台为巫觋优伶之所集。”证明今之戏台,为至元十七年所重建。明以来历有重修,建筑规制亦有变更。
周公庙的戏台在正殿与山门中线正中间,坐南向北。系杆栏式建筑,单檐歇山顶,灰色板瓦覆盖,龙头兽吻置脊。前檐柱上承大额枋、栏额枋、平板枋和挑檐枋,枋上正中龙形卷头斗拱居中。台面原呈三面观式,现改建为一面观式。台中有木屏相隔,分前后场,后墙以花纹木板装饰。
庙的台基由四排木柱上棚楼板构成,中间置一通道,从这里可以进入庙院观戏场。戏台两侧建有耳房,成半回廊式。前檐柱、中柱及后侧廊房中柱均施素覆盆式柱础,应该是元代建筑遗物。两边耳房柱下均用三层鼓镜形与八角形复合柱础,全为明、清补修时所改制。
在戏台的南端,东西两侧,又各有一座戏台,与中间这个台呈品字形,均是由砖砌台基式建筑,据碑文所记,系民国二十三年和二十五年所重建。其始建年代不详,为周公庙会演对台戏时所用。是陕西由三台构成联台式建筑之一。
2016-10-31 14:59:30
对该游记进行评论(27)
对于秦腔的记忆基本都是小时候了
2016-11-24 11:16:53
古风古韵...
2016-11-23 10:15:38
虽然都没有去过,但是感受到了古时候莺莺燕燕的绕梁音
2016-11-22 18:19:07
这些地方还都没去过
2016-11-22 16:37:35
真的是欣赏不来我们最具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-秦腔,听得我替唱的人嗓子很是担心。。。
2016-11-21 16:15:09
登过漫川关双戏楼,但作为一个岐山人我鄙视我自己。。。
2016-11-16 16:43:28
古建筑很有特色,但是现在很多建筑都是仿古
2016-11-16 15:09:19
有种大唐盛世的赶脚
2016-11-15 11:11:41
古城的古建筑,别有一番风味
2016-11-14 10:25:54
周公庙岳楼跟故宫的屋檐图案有点像哦
2016-11-11 10:19:58
古代建筑~
2016-11-03 17:00:47
2016-11-02 11:00:37
历史故旧令人向往呀
2016-11-01 09:20:41
中国风很好
2016-10-31 22:23:58
喜欢传统建筑
2016-10-31 17:38:34
喜欢中国的古建筑
2016-10-31 17:34:22
陕西秦腔是不要吼起来
2016-10-31 17:26: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