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入六月,深圳便热浪滚滚。春才刚抬脚离开,夏就迫不及待扑来。在满城花开里呼吸了一季芬芳,又到烟雨江南赴了一场花事,以为今春该就此别过。不曾想,一念冲动,又乘上飞机,到遥远的新疆,追赶春的脚步。
曾对自己说过,我至少还要再去一次新疆——大约在夏季。就在去年,当我着迷于北疆多彩的秋色,我曾贪婪地设想,当春暖花开,我还能走进新疆草原的怀抱,看遍地野花,赏满天星斗。
前往喀纳斯,期待已久的喀纳斯湖,终于来到了我的面前。
今天离开了喀纳斯,前往了禾木村。在禾木这个美丽的地方,无需准备多好的拍照设备,即可拍出大片来。
吃过晚饭,仰望天空,已接近晚10点,天还亮着,在特克斯气温骤降,天空堆满了淡淡的乌云,却有一小片霞光透过云层射出。只有那缕晚霞一直陪伴我们,还久久不肯褪去。
在到达目的地与来自天南地北的队友的初识。次日清晨,一觉醒来就湿润了我的眼睛。
到达赛里木湖,我不知道多年前是否已经来过。对于一个超级路盲来说,我发现生命中好些难忘的场景再也寻不着,譬如第一次到深圳时走过的一条小路,还有那次极目远眺的那片海。
这个被称作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”的地方,雪山、草原与蔚蓝的湖水构成了绝美画卷,多少人远到新疆,只是为了看它一眼。
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上。瓦蓝瓦蓝的天空飘浮着大朵大朵的云,洁白中镶着银灰的渐变,忽而似花朵绽开硕大的复瓣,忽而又似古堡宏丽森严。
九曲十八弯,是开都河在平阔的草原上划出的一条优美的曲线。
从不远的高崖上望去,如一串流畅的蒙古文字,疾缓自如地折转蜿蜒;又似一条幻彩的哈达,轻轻地,自天边飘落,柔柔地抚慰着茵茵的草原。
太阳缓缓地坠向天边。一天里,草原的气温由春寒料峭跃至夏日炎炎,眼看要跳过晚秋落入冬夜了,特大个的蚊子们也从蛰伏的草丛中闹哄哄地活跃起来。
日落后返回巴音布鲁克镇入住。
行程到了最后一站吐鲁番,今天游玩的景点是交河故城。
交河故城可分为三个部分:贯穿南北的中央大街把居住区分为东、西两部分,大街北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,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寺院区。东区南部有一所气势宏伟的官署衙门,城北有一组壮观的塔群,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塔林。
景区的入口是故城的南门,门的两侧耸立着巨大的土堆,像山口一样,其实是城墙坍塌造成。南门是军需粮草、军队出入的主要通道,同时也是官员进出、迎接重要人员的场所。进入南城门,中间是一条笔直而宽敞的中央大街,原长340米,宽11米,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景区原貌,这条街铺了3米宽的步道砖。这条横贯南北的中央大街,是故城的中轴线,它通向最北端的寺院区。
这里虽然已是残墙断壁,但掩盖不住昔日的繁华。
故城的东门,门与城融为一体,高高矗立在高达十几米的黄土崖岸上,城门遗址保存完好,两侧岩壁上设置的门额方孔、放哨瞭望的角楼哨所遗址清晰可辨。东门一带是典型的翁城,这种结构能够方便守军消灭闯进城里的入侵者,由此可以看出,这里是交河城重要的战略要塞。除了起到防御的作用外,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,进入交河的商队要在这里通报,等待批准。同时也是城内居民出入城营生、迎来送住的出入之路。
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,交河在唐代曾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,像这样历史悠久、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,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。
被命名为“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”的吐峪沟麻扎村,是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,已逾1700年历史,至今还保存着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民俗风情,有“民俗活化石”之称。
村落中古老的生土建筑,至今还闪烁着“黄粘土文化”的光芒;是今天海内外穆斯林敬仰神往的圣地,是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界学者歇足的驿站,是绘画摄影艺术家寄托梦想的家园。第4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《火焰山来的鼓手》拍摄地。
越来越多到吐鲁番的人把吐峪沟当作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。在新疆已经有许多村庄被旅行者精心描述过了——它们就像这块土地上的沙漏一样古老,让你看到时间的痕迹,吐峪沟的麻扎村(维吾尔村庄)也许是它们中最精致的一座。
路过火焰山,最后在乌鲁木齐散团,结束了我们长达12天的旅行。年轻的时候总是憧憬,等达到了目标,总会感叹。人生就是这样来来回回,得不到的永远想要,得到确不好好珍惜。但是这个过程是这辈子永远记忆的地方,下次来不知道又到了什么时候。但是能保证的,下次来会有更加宝贝的东西,在脑海中留存。
2018-06-30 12:14:19